下面给大家讲解新高考“3+1+2”模式中的赋分制,帮助明年新高一学生及家长提前了解,为选科做准备! “3”:语文、数学、外语3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物理或历史必选一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等级赋分制不是按照考生的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遵循“原始分数——百分比例——等级——转化分数”的等级赋分路径。 2.等级赋分由相关主管部门自动完成,大家在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看到的已经是赋分后的分数,不需要大家自行换算。 具体换算过程: 1.固定的比例及对应的等级、赋分区间。 以实际参加该科选考人数的成绩为基数,将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以上的5个等级及各等级对应的比例及赋分区间是事先设定的固定规则,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2.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假设小淘同学政治学科原始分为75分, 再假设政治学科B等级原始分区间为【82~61】, 则小淘同学政治学科为B等级; 下面进行赋分换算: B等级的赋分区间【85~71】(固定不变), 那么小淘同学赋分后分数为: 假设小淘同学地理学科原始分为75分, 下面进行赋分换算: 等级赋分能够较好解决学科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如果以原始分呈现考试成绩,会带来学科间不公平问题;等级呈现方式则使得不同学科考生因等级划分而保持了成绩相对均衡,学科间试题难易差异等不公平因素可以被较好消除,使得不同科目之间成绩可以相加。 高考公布的分数为赋分之后的分数。 这一现象在首批试点的浙江省有出现,采取的措施为设置最低保障基数,当选考人数少于“基数”时,则按照基数人数进行赋分。 新高考改革采取赋分制,最高100分,最低30分,如果考生交白卷,实际卷面成绩0分,选科目成绩被排到E等级。那么在等级赋分后,任选科目每科最少也有30分会被计入总成绩,两门任选科目即60分。 Q: 新高考改革,选择纯文组合,除了专业选择受限,赋分会吃亏吗? 纯文组合的专业覆盖率偏低,但是赋分的高低主要跟排名有关系,考生如果文科排名很靠前,也有被赋予高分的可能。 不一定,决定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因素是考生的投档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新高考中虽然实行了赋分,但是是所有学生都参与赋分,形成的高考总成绩是不影响录取分数线的。 Q: 考生考多少分才能被赋满分? 新高考改革选择等级赋分制,赋分主要看排名,考生排名在前1%,基本上都可以被赋予满分。 新高考实施赋分制,赋分制的合理之处体现在哪? 一是解决了选考科目之间分数不可比的问题; 二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满足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 Q: 历史类考985 211的分数,会比物理类的高吗? 不一定,具体的要看每个学校的专业实力,投档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 影响考生赋分成绩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考生赋分成绩的因素包括学生排名、选考学生层次、学科及试卷的难易程度、选考人数等。 Q: 为什么新高考后很多文科生考高分? 以往文科因此题目较主观的原因,很难得高分或满分,但赋分之后,将成绩分布在各个区间,成绩整体比以前高。 选择冷门学科,在赋分上是不是更占优势? 赋分的高低主要受考生排名的影响,选考人数越多,赋分结果就越趋于合理,选择人数越少,偶然性就会越大,冷门学科选考的人数可能较少,但是能不能被赋予高分还是看考生的实际排名,是否有优势无法准确衡量。